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7篇
  免费   3551篇
  国内免费   4966篇
测绘学   2370篇
大气科学   2076篇
地球物理   2963篇
地质学   9505篇
海洋学   2387篇
天文学   428篇
综合类   1310篇
自然地理   1945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42篇
  2022年   958篇
  2021年   1071篇
  2020年   929篇
  2019年   964篇
  2018年   1009篇
  2017年   895篇
  2016年   991篇
  2015年   993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1244篇
  2012年   1285篇
  2011年   1211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171篇
  2008年   1198篇
  2007年   1031篇
  2006年   970篇
  2005年   805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433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海监船舶在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救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技术实现角度出发,结合海监船舶的航行方法、区域及受控监管特点,对海监船舶导航及监控的技术和信息需求做了深入研究,设计并基本实现了“海监船舶导航与监控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2.
红树林单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益明  向平  林鹏 《海洋科学》2005,29(3):56-63
植物单宁(vegetable tannin),又称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元酚化合物,在维管植物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含量可达20%。作为皮革的一种传统鞣剂,单宁一般指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500~3000的多酚。Haslam提出了植物多酚这一术语,它包括了单宁及相关化合物(如单宁的前体化合物和单宁的聚合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83.
对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的研究虽有很久的历史(如1873-1876年“挑战者”号的科学考察),但对该区开展深入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却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和进步,已积累了关于该区深海沉积物的大量资料.目前我国的海洋工作者也正在努力开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4.
螺旋藻多糖和糖蛋白的提纯及其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进的人螺旋藻中提取多糖和糖蛋白。经恒温加热去蛋白后,用EDAE-52柱层析后得到一种多糖和两种糖蛋白,经Sephadex G-100和凝胶电泳证实所得的多糖和糖蛋白为组的一组分。采用凝胶过滤法测定的多糖近似分子量为19500。由SDS-PAGE测定分子量糖蛋白GS-1的分子量为14900,GS-2的分子量为18400。红外光谱呈现出典型的多糖吸收峰,含有α-型糖苷键。β消去反应初步证明所提取的两种糖蛋白可能是O-连续的糖蛋白。  相似文献   
85.
太平洋东南海域表层地转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2001年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分析了太平洋东南海域(5°~55°S,70°~120°W)表层流场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赤道流的季节变化主要体现在流速上,而秘鲁海流和西风漂流主要体现在流轴位置的移动上。表层流场的年际变化受El Nino影响,在El Nino期间,南赤道流和秘鲁海流均发生流向偏转现象,大部分海区流场被削弱(除低纬度海区外),而在其后的1998年La Nina期间,流场则重新被加强,西风漂流无明显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86.
厦门海域鱼体稀土元素的生态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5—1996年在厦门海域采集了28种鱼类样品,用ICP—MS法测定了15种稀土元素(REE)的含量,研究了鱼体稀土元素的组成和分布模式及与海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海域鱼体REE总量介于12.4—596.5ng/g,平均为(77.5l2.8)岭g。鱼体明显官集轻稀土,同时轻、重稀土之间则存在较大的分馏作用,说明轻稀土的生物学效应比重稀土更为显著。鱼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上与海水REE分布模式接近,并且鱼类REE含量与近岸陆架海水REE含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海洋鱼类对稀土元素的利用遵从丰度规律。鱼类对稀土元素的富集系数在103以上。稀土元素沿厦门海域食物链的迁移传递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了智能潜器集成仿真系统的硬、软件结构.通过这一系统所展示的水下虚拟仿真环境能够在研究和开发智能潜器的控制体系结构、潜器载体的水动力学、信息融合和目标识别等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8.
于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周期为56天)。实验在水温30℃的条件下进行,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研究了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幼鳖(296.60—396.09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其湿重、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呈二次曲线增加,其中干物质的特定生长率(SGRdr)与摄食率(Rl)的关系式为SGRdr=-0.3621+0.8809Rl-0.1352Rl2(r2=0.896,n=26,P<0.01);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2%组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7.47%、31.48%和25.01%;摄食水平对中华鳖氨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以及氨氮占总氮排泄率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P<0.01),总氮排泄率、氨态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从饥饿组到饱食组的变动范围分别是4.71%—38.70%、3.50%—24.64%和1.21%—6.48%,而氨氮占总氮比例的变化规律与上述指的标略有不同,饥饿组的比例略高于1%组,摄食组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该比例的变动范围是71.92%—83.20%,回归分析表明,幼鳖的总氮排泄率[μmol/(g·d)](GN)、氨氮排泄率[μmol/(g·d)](NH3N)及尿素氮排泄率[μmol/(g·d)](UN)与其蛋自质摄入率(%体重  相似文献   
89.
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海洋底栖生态系中,大型底栖生物在有机碎屑的分解利用、调节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促进水体的自净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身又是其他经济动物的食物,其生产量与渔业产量密切相关,因而底栖生物资源量分布常是衡量海区渔业资源状况的最基本要素.为了解苏、鲁交界海域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现状,于2002年6月对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以下简称前三岛)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区位于海洲湾外侧,最近点距山东省岚山港和江苏省连云港约10~20km,调查范围为35°08 263'~34°59 598'N,119°14 686'~120°21 160'E.  相似文献   
90.
A coupled physical–biolog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low-silicate, high-nitrate, and low-chlorophyll (LSHNLC)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and used to compute a detailed budget in the Wyrtki box (5°N–5°S, 180–90°W) for the major sources and cycling of nitrogen and silicon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biogenic silicon dissolution, NH4 regeneration from organic nitrogen and nitrification of ammonia in the model, we show that silicon recycling in the upper ocean is less efficient than nitrogen. As the major source of nutrients to the equatorial Pacific, the Equatorial Undercurrent provides slightly less Si(OH)4 than NO3 to the upwelling zone, which is defined as 2.5°N–2.5°S. As a result, the equatorial upwelling supplies less Si(OH)4 than NO3 into the euphotic zone in the Wyrtki box, having a Si/N supply ratio of about 0.85 (2.5 vs. 2.96 mmolm−2 day−1). More Si(OH)4 than NO3 is taken up with a Si/N ratio of 1.17 (2.72 vs. 2.33 mmolm−2 day−1) within the euphotic zo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pwelling supply and biological uptake is balanced by nutrient regeneration and horizontal advection. Excluding regeneration, the net silicate and nitrate uptakes are nearly equal (1.76 vs. 1.84 mmolm−2 day−1). However, biogenic silica export production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organic nitrogen (1.74 vs. 1.59 mmolm−2 day−1) following a 1.1 Si/N ratio.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low silicate concentrations limit diatom growth; therefore non-diatom new production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 new production. Higher silicate supply in the east maintains elevated diatom growth rates and new production associated with diatoms dominate upwelling zone. In contrast, the new production associated with small phytoplankton is nearly constant or decreases eastward along the equator. The total new production has a higher rate in the east than in the west, following the pattern of surface silicate. This suggests that silicate regulates the diatom production, total new production, and thereby carbon cycle in this area. The modeled mean primary production is 48.4 mmolCm−2 day−1, representing the lower end of direct field measurements, while new production is 15.0 mmolCm−2 day−1, which compares well with previous estim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